京東和美團的戰火,不止在外賣領域,還燒到了具身智能的創業公司上。
在《智能涌現》于2025年5月、7月相繼獨家報道了美團投資自變量、星海圖兩家具身智能公司后,京東在這期間接連出手,繼投資智元機器人B輪后,近期又投資兩家公司——千尋智能和眾擎機器人。
具體而言,千尋智能完成近6億元PreA+輪融資,本輪融資由京東領投,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、浙江省科創母基金、華泰紫金、復星銳正等機構跟投。
眾擎機器人近期也完成了兩輪融資。其中,A1輪融資也由京東領投,寧德時代旗下溥泉資本、銀泰集團、達晨創投、華控基金、黃浦江資本等參投;Pre-A++輪由星航資本(由小鵬汽車發起)投資。
這兩家公司都是具身智能領域炙手可熱的公司,背景不同,能力領域各有側重——
千尋智能由前珞石機器人CTO的韓峰濤、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&博導高陽組建;眾擎機器人則由小鵬此前機器人團隊“鵬行智能”創始人趙同陽創立。
千尋智能的能力點更側重于具身模型,也同時涉獵本體搭建。其自研的VLA(Vision-Language-Action)模型模型“Spirit v1”近期迭代升級,能完成桌面整理、扔垃圾、座椅歸位等辦公室任務。
相對而言,眾擎機器人更側重本體能力。通過結合傳統運控技術和強化學習,打通運控、?控、規控、視覺語言導航、定位等技術模塊,已經實現從雙足到全人形不同特點產品的覆蓋。
有意思的是,這兩起融資事件后,京東和美團的戰火在具身智能領域的投資逐漸涇渭分明:
京東這邊,布局了千尋智能、智元機器人、眾擎機器人、橡鹿科技。
美團這邊,在"具身大腦"方面則布局了自變量機器人、星海圖;在機器人本體方面則投資了宇樹科技和銀河通用,近期還投資了具身智能明星初創公司它石智航。
京東的電商業務、及其自建物流的業務屬性,讓其和具身智能領域聯系頗多。不過,京東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動作,不僅僅只局限在對外投資布局。
早在今年3月,京東就成立了具身智能專項部門,并挖來商湯科技副總裁沈徽擔任負責人。此外,京東內部,還有多支團隊布局前沿方向的研發。
團隊搭建完畢后,京東近期在具身智能領域已經有所行動。不過,京東的布局思路更傾向于,將過往技術儲備遷移到具身智能領域。
在7月份,京東還推出了面向機器人領域的“JoyInside平臺”,作為籠絡一眾機器人廠商的抓手。 這一平臺就整合了京東大模型在客服、數字人、導購等場景多年沉淀的智能交互經驗。
據官方介紹,京東JoyInside平臺的優勢在于,能進行高情商對話體驗、支持多元場景適配、海量角色,并且言行高度一致。
這一平臺的合作模式是,與機器人硬件廠商一起打造具備擬人對話能力的AI大腦,提升人機交互體驗。
目前,京東JoyInside平臺已經接入了多家機器人廠商產品,比如MagicDog Pro 四足機器人、人形機器人念 NIA -FO1、”璇璣”蛋形機器人、元蘿卜Al下棋機器人、眾擎PM01等等。